IT门户,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资讯平台--公众IT
新闻来源:互联网资料整理       发布时间:2023/4/5 17:29:48       共计:4636 浏览

要说日本现在还有什么手机品牌,我除了能想到索尼,实在想不出现在日本还有哪家企业造手机!

夏普?它家的全面屏手机实在是太小众了。另外,更让人费解的是,现在智能手机的生产都离不开日本企业提供零配件。比如,大部分的摄像头都是索尼提供的,相当一部的的LCD面板是JDI提供的,iPhoneX上的吊炸天的Face ID也是由日本企业参与制造的。既然上游供应链这么完备,为何现在主流的手机厂商就没有日本企业的影子呢?

我们知道,智能手机时代,一部手机受不受消费者欢迎,取决于软件而非硬件,这是功能机时代两大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轰然倒下的根本原因。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了,它是一个娱乐工具,需要完整的软件生态去给消费者一个完整的体验.

而软件开发,恰恰使日本企业的软肋,强大如索尼,这些年来的手机系统依旧非常简陋,很多消费者抱怨了多年的软件Bug一直得不到解决,反观国内,由于谷歌尚未进入中国,所以各家厂商开发了众多各具特色的ROM,这些ROM可以说是这几家手机巨头与苹果三星抗衡的根本。失去了软件生态,手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外,日本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但有些时候过于醉心技术轻视市场。日本的光学影像系统非常先进,前面我们说过,绝大部分手机上面的摄像头都是索尼的,但是,索尼自己的手机拍照体验却很一般,哪怕参数一流,拍出来的照片别说不能和iPhone比,哪怕和华为小米,也不能说领先。

JDI是世界一流的LCD面板供应商,但是对于手机面板的发展趋势,却出现判断偏差,死守LCD,忽视了OLED。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采购OLED面板,供应商基本就是三星和LG。

手机市场瞬息万变,日本企业一贯的这种重研发轻市场的做法,注定是在手机圈混不下去的。换句话说,现在做手机的门槛已经极低了,有些手机企业的研发干脆外包给OEM,贴牌生产,再把控分发,宣传渠道,每年保底的销量也有上千万。根本不需要技术积累!

再者,如今手机更像是快消品,用个一两年就被淘汰了,很多手机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广告打得震天响,实际体验其实也就那样。日本的企业,感觉有点放不下身段,不愿做这种有点Low却很有效的营销。现代丛林社会,还考虑吃相的问题,那只能饿死!

主要是日本市场太小了,总共就1亿多人口,不说比中国吧,比美国都差得远。这就注定日本企业的用人成本很高。再加上日本雇员都是终生制的,如果员工不犯错、企业不倒闭的话,日本人可以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虽然这种模式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但也导致日本企业僵化严重,难以适应目前的互联网时代。

由于日本消费市场小,产品成本高,因此日本的电子产品价格往往高居不下。比如索尼手机的定价通常都在5000元以上,虽然高定价保证了足够的利润,也导致日本手机很难在海外市场获得成绩。毕竟像中国、印度这样新兴市场,便宜好用的千元机才是主流。

而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日本手机又要面对三星、苹果的竞争,相比三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苹果拥有核心技术,日本手机并没有任何优势。

日本企业内部缺乏有效整合也是导致日系手机无法发展起来的一个原因。以索尼为例,它提供了全球大部分智能手机摄像头组件,但索尼手机本身的拍照水准却一般般,无法和苹果、三星媲美,这是最令人诧异的一个地方。

因为日本科技所拥有的强悍,和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所需要的强悍,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先来看看,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强大科技。以多年作为智能手机的苹果为例,其苹果自身是并没有太多的加工厂,它的产业链分布在全球。

为什么苹果喜欢用中国的富士康等代工?因为手机市场变化莫测,需要快速更新手机内外的各种细节。这需要足够大弹性的变动式生产才可以。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日本比较厉害的产业大都是电子、机械等,为了进行精益化生产,所有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都在核心大企业附近。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物流成本,力图零库存。

以日本的汽车产业为例,日本汽车产业原先在其国内拥有极为完善的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据说其中不少已经搬到中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都和汽车成品生产商有多年的商业合作,以至于很多时候,单单像一个生产汽车轴承的企业,都可能已经传承了几代。只有这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产生足够的信任。只有足够的信任,才能够进行精工制造。

这样的精工制造对生产像西铁城这样质量优良的手表,或者各种机密的电子仪器,的确很有作用。但对于现在日益变化的手机市场要求,就显得捉襟见肘

以上只是论及手机的硬件,如果是软件就变化更大,更需要创意。而固定长期且缺乏变化的关系,始终是创新的大敌。

往大了说,这和日本的民族性有关。大和民族这种类似普鲁士整齐划一的作风,在工业时代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精工制造的整个体系,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以后的时代。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日本没有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手机,原因是日本首先没有那么大的基数市场,另外外国手机的强势入侵。1、垄断的运营商

曾经的日本手机品牌,如松下、夏普,已经在智能手机时代被攻破了。只有索尼仍在努力坚持,但是效益越来越差。逐渐被三星、我国手机制造商等抢占市场份额。

控制日本手机生命线的手机不是制造商而是运营商,这和我们国家的手机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日本三大运营商的做法是,它不单独出售手机卡。如果购买手机号码,就必须购买充值一定数额电话费,才会保证你的手机持续联网。但坑爹的是手机必须是运营商推荐的手机,因此运营商可以无限期地挤压手机制造商,手机的功能也是根据设计师的想法指定的,毫无用户体验一说。

2、细致入微造成忽略整体的行业特点

与日本手机制造商的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手机配件生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手机里的微型电子原件,在这个领域,索尼公司独占鳌头,几乎所有的高端机使用的原件都来自这家公司。

3、消费者的数量是根本

由于生产模具和研发费用是固定的,制造商所在的市场越大,潜在消费者越多,每部手机的固定支持就越少,制造商就可以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费用。

iPhone 的市场腹地遍布全球。中国制造商的市场腹地也非常广阔。日本制造商在当地腹地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制造商正在衰落并不奇怪。

总的来说,出售手机核心零部件总是比生产手机的利润高的多,而且日本科技公司的焦点大都在手机的附加值产业链上,例如,索尼的相机传感器已经占据了全球旗舰产品的大部分订单。

4、相爱相杀的软硬件

忽略索尼旗舰机的 4K 屏幕的外观设计,从他们的 CMOS、以及屏幕等组件的坚固,精密原件做的细致入微的特点;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称赞的,但是糟糕的操作系统和游戏性能体验只能望而却步。

所以说,对细节追求完美的公司,有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整体把控,日本并不是造不出好手机,只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精耕细节也许会更好。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IT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