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锁定十大领域
据相关专家介绍,“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其中“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据悉,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元旦前后出台。
据相关专家介绍,十大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十大领域中智能电网的投资总额最大。据悉,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1.7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其中传感器100亿元,系统和试验检测700亿元,芯片、中间件和集成模块及设备产业的产业规模600亿元,工程实施、服务开发系统和运维600亿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10月28日出席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时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据悉,发改委已委托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编写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已经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专题规划,现在正在积极研究和推进。
另据了解,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增长,专家透露,“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交通运输管理将达400亿元。
专家还介绍,目前智能电网的主要项目应用有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电力设备运营状态检测、电力调度应用等。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主要应用于在车辆信息通信、车队管理、商品货物监测、互动式汽车导航、车辆追踪与定位等。
我国在2014年9月3日拿到物联网互联网的话语权。
2014年9月3日,经33个成员国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已正式通过了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这是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的顶层架构标准,表明中国正式掌握了物联网这一热门新兴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
中国物联网(www.iotcn.org.cn)于2011年11月16日在第13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上正式开通,是中国最早的物联网网站之一,成长于中国物联网起步的黄金10年,是承担着党和国家政策任务的“国家队”网站。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美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数博会是一个大型的数字化技术展览会,涵盖了各种数字化技术项目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可能展示在数博会上的项目:1.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技的相关应用与解决方案;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解决方案;
3. 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解决方案;
4. 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5. VR/AR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6. 5G技术的应用;
7.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8. 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智能交通技术解决方案;
9. 家庭智能化解决方案;
10. 教育智能化解决方案。
还有其他一些数字化技术的项目和解决方案,数博会是一个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也称传感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