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门户,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资讯平台--公众IT
新闻来源:公众IT 原创整理       发布时间:2023/9/1       共计:4585 浏览
  •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区别是什么?
  • 物联网这个行业的盈利点主要在哪些方面啊?
  •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区别是什么?

    移动互联网主要基于移动设备即手机或PDA掌上电脑或其他手持终端接入互联网,可以使用话音通信,数据上网,多媒体即视频之类的业务等,体现网络无处不在的理念。 物联网简单点就是“物体—传感器—互联网—传感器—物体”将物体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互联网上会有关于物体定位,属性,识别等方面的信息,不同的传感器显示在网络上的物体的信息不一样(什么定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等)。 再通俗点,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就叫移动互联网,物体通过传感器接入互联网就叫物联网。主要区别很明了,接入互联网的对象不同(补充:手机等移动终端里面也有传感器但一般不接入互联网)。

    虽然说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能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大有挑战传统互联网业的劲头,但是基于物联网开发的应用将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未来的物联网系统应该是全行业的大融合,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凡是会产生信息的地方都能够以某种方式接入到网络中,这将完完全全的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方式。

    物联网这个行业的盈利点主要在哪些方面啊?

    这使得应用端出现了三个半的常见商业模式:

    一是传统的甲方乙方外包模式:

    这是目前市场上的绝对主流,尽管大多数企业都说自己是做平台的,而实际上能落袋的收入都是来自于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

    二是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这类企业多是技术型的,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开发出许多新奇好玩的东西,但是涉及到如何实现商业变现、能产生多大的商业价值,一时半会还真说不清。

    三是类运营商的薅羊毛模式:

    面向C端用户开展的租约式服务,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当用户使用其产品或服务时,需要做受理、开通、计费、收费、服务,这都和运营商的“薅羊毛”非常接近。不光是商业模式,其在资源管理上也与运营商有颇多相近之处(比如共享单车)。

    最后的半个是类似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

    在资本论之前撰文写过的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关系里,就曾表示,物联网是数据采集的不二选择,非但可以在量上比以往大得多,而且商业价值往往非常明确。(比如树根互联、美林数据的工业数据运营)

    之所以是半个,是因为这种商业模式至今也没人能够成功盈利,其本身也尚且存在巨大的“孤岛效应”。

    【平台企业】

    人人都说平台类的领域里,有着孕育下一代BAT的机会。

    资本论认为,物联网平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平台,一种是行业垂直平台。

    要想成为一家做平台的公司,终端用户、资金都是必须要过的硬门槛。大公司做平台的优势在于有已经非常成熟的终端用户和硬件的生产能力,反过来看,小企业日子就比较艰难了,要设计、开模,做样机,尝试量产,这使得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高。投放市场后,还要有销售的渠道、物流、仓储、售后的问题摆在眼前,需要解决。传统的硬件厂商从硬件、模具、生产再到渠道都已经有了有非常成熟供应链系统。这么一看小企业简直是活不了了。

    但大企业做物联网平台就能一帆风顺吗?并不。

    做平台,首先生态链一定要够开放,然而大企业做生态链的时候,出于对自身商业利益的保护,都采取的是封闭政策。(例如海康威视就有一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先进的音视频公用平台技术,但只对自家开放)

    所以在整个物联网领域里,很少见到有能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IT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