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门户, 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资讯平台--公众IT
新闻来源:公众IT 原创整理       发布时间:2023/9/6       共计:4604 浏览

本文目录

什么是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即以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产品进行信息存储,通过相应设备可读写。电子标签采用的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电子标签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最基础最前端产品,未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物流、食品安全溯源、安防等社会化行业之中,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电子标签可应用在任何产品上实现连接到互联网。RFID(即电子标签)应用技术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仓储物流、产品防伪、产品流通及产品维护追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电子标签怎么重新写入?

电子标签的重新写入通常是通过特殊的设备或软件来完成的。首先,需要将要重新写入的信息连接到写入设备或软件上,然后选择要写入的信息并进行确认。

接下来,通过设备或软件的指令将新的信息写入到电子标签中。

最后,验证写入是否成功并进行必要的检查。这个过程需要谨慎操作,确保正确的信息被写入,并避免造成数据损坏或错误。

什么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

1、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核心是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通常由存储标识物信息的电子标签、用于读写标签数据的读写器以及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软件组成。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写距离远、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可更改、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3、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RFID。

电子标签的安全设计方法?

 1.1 信息传输安全问题

  物联网终端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智能物品感知信息和传递信息基本上都是通过无线传输实现的,这些无线信号,存在着被窃取、监听和其他的危险。目前,在信息传输中攻击者使用的主要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中最常见的的攻击手段为信道堵塞,而被动攻击主要以监听和窃听技术为主。

  1.2 数据真实性问题

  电子标签的身份识别在物联网系统中非常重要。攻击者可以从窃听到的标签与读写器间的通信数据中获得敏感信息,进而重构RFID标签,达到伪造标签的目的。攻击者可利用伪造标签替换原有标签,或通过重写合法的RFID标签内容,使用低价物品的标签替换高价物品标签从而非法获益。同时,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隐藏标签,使读写器无法发现该标签,从而成功地实施物品转移。读写器只有通过身份认证才能确信消息是从正确的标签出发送过来的。

  1.3 信息和用户隐私泄露问题

  信息泄露是RFID标签发送的信息被暴露,该信息包括标签用户或者识别对象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一般包含一些用户的隐私和其他敏感数据。如RFID物流商品通信信息是公开的,收发双方及物品信息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当电子标签应用与药品时,很可能暴露药物使用者的病理,隐私侵犯者可以通过扫描服用的药物推断出某人的健康状况。一个安全的RFID系统必须拥有一个安全的RFID标签,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或相关经济实体的商业利益。

  1.4 数据秘密性问题

  安全的物联网方案应该可以保证标签中包含的信息只能被授权读写器识别。但是目前读写器和标签的通信是不受保护的,未采用安全机制的RFID标签会向邻近的读写器泄露标签内容和一些敏感信息。由于缺乏支持点对点加密和PKI密钥交换的功能,因此在物联网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攻击者能够获取并利用RFID标签上的内容。

  1.5 数据完整性问题

  在通信过程中,数据完整性能够保证接受者收到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攻击者篡改和替换。在基于公钥的密码体制中,数据完整性一般是通过数字签名完成的。在RFID系统中,通常使用消息认证码进行数据完整性的检验,它使用的是一种带有共享密钥的散列算法,即将共享密钥和带验证的消息连接在一起进行散列运算,对数据的任何细微改动都会对消息认证码的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事实上,除了采用ISO14443标准的高端系统(该系统使用了消息认证码)外,在读写器和标签的通信过程中,传输信息的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通信接口处使用校验和的方法也仅仅能够检测随机错误的发生。如果不采用数据完整性控制机制,可写的标签存储器有可能受到攻击。攻击者编写软件,利用计算机的通信接口,通过扫描RFID标签和响应读写器的查询,寻找安全协议、加密算法及其实现机制上的漏洞,进而删除或篡改RFID标签内的数据。

物联网设备有哪些?

物联网设备有: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是基础设备。

1、条码:

条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年代,诞生于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Kermode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设计方案非常的简单,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次类推。

2、射频识别(RFID):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

3、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利用变阻器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阻信号的原理制成。电阻式传感器一般有电位器式、触点变阻式、电阻应变片式及压阻式传感器等。电阻式传感器主要用于位移、压力、力、应变、力矩、气流流速、液位和液体流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电容的几何尺寸或改变介质的性质和含量,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的原理制成。主要用于压力、位移、液位、厚度、水分含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磁路几何尺寸、磁体位置来改变电感或互感的电感量或压磁效应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位移、压力、力、振动、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

4、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本身并不分军用和民用,但是军用信号的精度会更高,而民用信号的精度差一点。中国也有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已经投入使用了,当然主要是军用,北斗二号的卫星尚未部署完毕,因此离投入使用还有差距。

5、激光扫描器:

激光扫描器的使用很简单,只需要扣扳机,把光线对准条码,并且光线要穿过条码的左右两端(包括空白区),只要条码能是好的话,一般都能扫描出来的。

物联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物联网基础技术:

1、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因此互联网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完全融合,而信息采集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基础,物联网要获得发展,必须突破信息采集技术的瓶颈。

3、网络通信技术,剥去物联网的神秘外衣,其实物联网实质上就是在诸多行业和领域已有应用的无线传感网,无线传感网通过节点中内置的不同传感器检出被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并通过内置的数据处理及通信单元完成相关处理与通信任务。

4、物品编码技术,物品编码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信息交换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字,是物品、设备、地点、属性等的数字化名称。

5、数据库技术,在物联网时代,作为代表物品的标签数量是万亿数量级。如此大量的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在当地数据库中,标签阅读器与当地数据库相连接。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IT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