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的发布足以改变未来中国在世界科技界的的地位
一个卖榴莲的大飞今天不务正业一次
用我一个老程序员的视角,试图写写鸿蒙!
首先开源鸿蒙和手机鸿蒙他不是一会事!
开源鸿蒙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最基础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并且非常完整,重点在解决和硬件打交道的底层功能。已经开源!
这套系统所有手机厂和其他硬件设备厂都可以拿下来再开发自己的手机鸿蒙系统,小米可以,vivo可以,三星也可以,他们现在用的都是安卓的开源在此基础上做自己的系统,大部分厂家就是做个ui,当然如果苹果愿意也可以。
目前华为的手机鸿蒙,是华为自己拿到开源鸿蒙,在二次开发属于华为手机自己的手机鸿蒙!
说实话,也不是其他手机厂不愿意在开源鸿蒙系统做来发,需要时间,每个手机厂都有那么多机型,都需要适配,工作量很大的,华为的手机现在不是也没有完全适配吗?都已经有一大半小伙伴们头发掉光了。
第二就是目前开源鸿蒙刚刚上线,坑定会有些问题,等等再完善一下,也是理解的。
鸿蒙系统用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无论是性能方面还是功能方面
相信以华为的技术能力完全没有问题
推广,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原因是目前没有鸿蒙,大家用安卓和苹果也没问题,要去转移到鸿蒙上来,有很大的阻力。
这个时候就需要两方面的动力
一个是华为和中国社会环境的推力
推力方面如果有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外力就更好了
这个就要看中美关系了
期待川建国同志再次上台,直接干,中国所有的手机通通不能用安卓系统
被迫选择鸿蒙,哈哈
另一个是鸿蒙本身的吸力!
重点说说这个鸿蒙本身的吸力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需要符合客观规律
就是大自然的法则
纵观各种伟大的发明最终能普及开来
一定是自然选择了你
而不是强推的结果
这个考验的是华为的战略定位能力
就是对未来的思考,单单就当下的单机系统来说,安卓和苹果的IOS足够了。
其他手机厂在没有外力的限制下,完全没有必要再去适配鸿蒙!
但是未来是什么?目前华为和业界都看好的是万物互联!
对!鸿蒙正真的目的不是就当下的需求去取代安卓。
而是面对万物互联的未来,安卓完全玩不转!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没有鸿蒙的手机,就相当于目前不能上网的老年机!!
对!!老年机!
我再问你小米,VIVO,三星你上不上鸿蒙??
这就是鸿蒙本身的吸力!
是未来选择了鸿蒙!而不是那个厂家或者是那个政府!强推的结果。
毕竟能看到未来,并且有能力在未来还没来的前10年,就能够斥巨资,集合几千人的科学家工程师来玩命的公司不多!
华为的任老就是这样的人!
本来以为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联想能够有这个魄力!
毕竟当年打出了“如果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如此骚气的广告语!
20年前作为程序员的我是华为的邻居
那是的联想可比华为牛逼多啦!
再看看现在,唉!一声叹息!
20年前的我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在中关村每天快乐着敲着代码!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20年后的今天,逃离了北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继续为改变世界的人服务!进行我的第三次创业!
年近5旬,虽有遗憾,但是内心改变世界的梦想仍没破灭!
1%的人在改变世界,1%的人在创造未来,大飞让这1%的人吃的好点!
加油华为!加油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只要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在自己的领域把事情做到极致!
就是爱国!就是英雄!
所以大飞致力于把猫山王做到极致!通过猫山王去链接这个世界,去参与这个世界的运行!
离开的时候,可以说一声,世界我来过!
文/小伊评科技
鸿蒙和安卓以及IOS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很宏大,我决定从「鸿蒙对于消费者的意义;系统构建思想差异;技术差异(主要站在开发者角度)」这三个层面来对这鸿蒙操作系统做一个全面的剖析,本文比较长,请大家耐心阅读。
「01.鸿蒙的出现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意义」
操作系统是所有智能设备运行的根本,我们所使用的所有娱乐,生产,科研等上层应用全部都依赖于可视化的操作系统,在目前世界范畴内,Windows,安卓,IOS这三大系统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技术垄断。
当然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垄断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并不会产生很直接的关系,因为垄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会直接转嫁到我们身上,中间还有设备制造商作为中间层,而且现阶段受制于各个国家的反垄断体系,这些厂商也不敢过于嚣张(垄断和垄断行为还是有差别的)。
但是,一旦出现某些特殊情况,被垄断所带来的苦果就会直接转嫁到我们消费者的头上。
举个例子,当年华为的机型被谷歌强制无法使用GMS框架(在国外几乎是无法下载和安装某些应用),那么如果你是一名华为手机且经常出国的用户,谷歌的这种做法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日常体验,因为你到国外之后,最常用的Google MAP不能用就会导致很多关联性的软件都无法正常使用,想要正常使用就只能更换手机从而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垄断地位行使垄断行为的做法,并且会直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的例子。(大家再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我们没有限制谷歌的功能接入,现在国内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想要打破这种垄断应该怎么做?很简单,只要我们同样也拥有一个可以完全替代的解决方案,或者我们拥有一定的反制手段。就像核武器是一样的,你有我没,那你就可以对我进行核威慑,你有我也有那么我们就达成了动态的平衡。
系统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系统相比于某一个孤立的事物更加复杂,因为其他孤立的个体只要从零变成1就可以了,但是系统就不一样了,一个系统造出来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会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他还需要经过市场的验证得到用户以及应用开发者的认可才能成为真正主流的操作系统。
而华为的鸿蒙OS就是目前我们国家诞生的唯一一款具备可普及性,初期生态建设较为健康的国产操作系统,未来发展可期。而安卓和IOS实质上还是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产品,我们国家并不具备完全的主导能力,未来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是根本不可控的,而鸿蒙是我们本土的系统,完全可控。这就是目前鸿蒙和IOS以及安卓在出身上的意义。
这里可能会有人抬杠,认为科技无国界,我直接用巴斯德的一句话反驳你——“科技无国籍,但是科学家是有的”。
「02.鸿蒙和安卓以及IOS在构造思想上的差别」
安卓和IOS实际上都是一个采用宏内核思想打造的系统(IOS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混合内核)而鸿蒙则是一个完完全全基于微内核思想打造的产品,这是他们在打造思想层面本质的差别。
所谓宏内核和微内核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看内核中所承载功能的多与少,在宏内核系统中,一个内核会包含一个操作系统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包括Virtual memory、Task Schedules、IPC,网络服务,图形服务,GUI,硬件驱动等等,也就是说,宏内核几乎就是一个系统的雏形,其他系统开发者只需要根据内核所提供出的接口来进行应用层面的二次开发即可。
而微内核讲究的就是能省则省,微内核基本上只保留系统最基础的几项功能,就是Virtual memory、Task Schedules、IPC,至于其他一些功能则统统扔到应用层。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丰富的认知,我来举一个比较合理且容易理解的例子:宏内核就像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他所有的核心零配件全部都已经固定,CPU和GPU全部都是焊在主板上,普通用户基本上没有更换定制的权利,你只能根据厂商提供的配置组合进行选择。
而微内核更像是组装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定制,尽可能地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简而言之,宏内核就是集中式的思想而微内核就是模块化的思想。
那么宏内核和微内核各自都有什么样的优势呢?宏内核最大的优势就是运行效率更高,它不需要在应用层和核心层反复调用,内部通信的成本更低,在复杂任务下可以带来更为出色的执行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处理的速度更快)。
而微内核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定制性极高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以及系统更加稳定,因为宏内核由于内核中的功能众多,代码量极大,对于硬件的性能的基础要求会非常高(因为内核基本无法替换和删减)而微内核由于内核极为精简,可以被使用在各种不同的设备上,KB级,MB级,GB级的硬件上都可以机型定制开发。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安卓5.0对于设备的硬件要求最低都是512MB起步,也就是说,你想要运行安卓系统最低也要给他弄512MB的运存,而鸿蒙OS最低只需要128KB,这就是差别。
当然了,微内核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微内核和宏内核是同时出现的,但是由于微内核的效能不佳等缘故,微内核系统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是得益于硬件以及应用领域的变迁,微内核系统正在慢慢崛起,我们熟知的鸿蒙采用的就是微内核的设计思想,谷歌的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 OS同样也是采用了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就连微软的Window系统也在朝着微内核进行改造。
「03.鸿蒙和安卓以及IOS在技术方面的差别」
Ps:这一节可能会比较枯燥,没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过:
1.开源与否:
安卓:开源
鸿蒙:开源
IOS:闭源
2.内核差别:
安卓:定制版Linux内核+ART虚拟机
鸿蒙:定制版Linux内核+Lite OS内核以及鸿蒙自有的神秘内核+方舟编译器+虚拟机多种手段并存,微内核思想的展现。
IOS:定制版Unix内核
3.顶层应用设计语言差别:
安卓:Java(上手难度适中,从业者多)
鸿蒙:Java+H5混合开发(上手难度最简单,从业者最多,前端工程师就可以开发鸿蒙应用)
IOS:Objective-C和Swift(上手难度较高,从业者比较少,因为适用面比较窄,但是上手之后的开发难度比较低)
4.系统结构差异:
安卓:应用程序层-应用框架层-Android函数库-Linux内核(ART虚拟机)
鸿蒙:内核层-系统服务层-框架层-应用层(方舟编译器)
IOS系统:可触摸层、媒体层、核心服务层、内核层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很多网友都会疑惑,鸿蒙和安卓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下具体的区别。
构建理念不同:
谷歌的安卓系统主要出于移动终端以及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所考虑。
华为的鸿蒙系统主要出于未来万物互联的角度,囊括了所有能够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并不仅仅局限于基于ARM架构的设备,甚至是基于X86或者其他更新架构的设备。
首先要说的是华为鸿蒙是一款国产操作系统。为何要突出国产两字,这主要是基于信息安全的角度进行考虑。谷歌安卓系统应用软件再丰富,苹果iOS系统体验再流畅,毕竟是国外的产品,没有国产系统使用得安心。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这是我们无法忽略的问题。为何三大银行会加入华为鸿蒙系统(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想必也是从此角度进行考虑。
华为鸿蒙、谷歌安卓均以Linux为基础开发,并且采用了开源的方式;苹果iOS系统以UNIX为基础开发,并且采用了封闭的方式。这里并不能简单地说开源一定好,封闭一定坏,毕竟安卓和iOS系统在不同的领域均取得了成功。华为鸿蒙选择开源也是必然,毕竟移动端操作系统已经被安卓和iOS所占领,这是唯一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发展生态系统的办法。
题外话,华为鸿蒙系统已经将开源代码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华为鸿蒙系统有哪些优势是谷歌安卓与苹果iOS无法比拟的呢?
如果将网络进行细分,大致上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时代。已经将要进入末端的互联网时代,现在正在经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将要进入开端的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时代造就了一批科技 巨头,例如阿里巴巴的电商、腾讯的QQ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日头条、抖音等。谷歌安卓、苹果iOS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系统的代表,华为鸿蒙则是面向于下一代网络移动终端的代表,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
华为鸿蒙系统是第三代互联网的代表,又有哪些特色呢?
采用微内核的设计,智能硬件的接入门槛更低。谷歌安卓与苹果iOS采用宏内核,虽然内核直接调用的功能更多,但是代码冗余的问题无法避免,这就导致了一些性能较低的智能产品无法使用。华为鸿蒙则没有这方面的估计,可以根据不同硬件的性能来灵活调整内核的大小,智能手环、手表、平板、手机、笔记本、智慧屏等均可以使用华为鸿蒙系统。
华为鸿蒙采用分布式操作,不同硬件可以相互调用优势资源,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的使用率。本次华为鸿蒙2.0版本的发布会上,华为通过超级终端的方式为我们演示了这项功能。用户操作上较为方便,仅需要在平台上通过拖动的方式便可以实现资源调用。例如将手机与智慧屏拖放在一起,便可以通过大屏来观看手机中的内容;将蓝牙耳机与智慧屏拖放在一起,晚间便可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观看电视。
虽说华为鸿蒙系统理念上优于谷歌安卓、苹果iOS系统,但是能否顺利存活并发展下去,尚需得到市场的认可。您觉得华为鸿蒙系统最终能够在这场较量中胜出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不支持微信钉钉,我日常聊天办公都没法进行了,打断了我进一步安装的想法。ios至少这些方面不去给你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