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文人,写写诗写写文章表忠心是可能的——但你让他上你死我活的战场,手无缚鸡之力的他见到真刀实枪的打仗,吓得比兔🐇子跑的还快?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欺君害民,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回乡召集义兵,发檄文于天下诸侯,共伐董卓。天下共十八路诸侯纷纷响应,这孔融当时是北海太守,也在诸侯之列。
本来这十八路诸侯是很有优势的,虽然和吕布交战遇到挫折,但孙坚击败华雄、关羽斩杀华雄,还有三英战吕布,看上去形势不是一片小好,是一片大好,诛杀董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就在董卓迁都落荒而逃时,诸侯纷纷入关进京,本当乘胜追击,却因为盟主袁绍的命令按兵不动。哪怕是曹操挑明利害关系,指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是天亡之时。”应该立即追击。可是袁绍和众诸侯都主张不能轻举妄动,根本不听曹操的劝说。曹操被逼无奈之下,只能率所部追击,结果中了董卓的埋伏,大败而归,曹操小命都差点留在那。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那个生于儒学世家、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为何也没有追击,反而和袁绍等人一起畏手畏脚呢?
首先要说这十八路诸侯,真正能打的也没几个,盟主袁绍和袁术算一个,刘备三兄弟算一个,孙坚算一个,再加上曹操,这几个人后来都是搅动天下风云的人物,而像孔融根本算不得一方诸侯,他的实力太弱了,打仗太难为这位儒生了。而袁绍一心想着怎么夺取冀州和幽州的地盘,给自己的十万大军安个家。袁术呢想的只是怎么压别人特别是袁绍一头,对董卓也不甚尔尔。这两位是有敢为天下先的称帝勇气的,孙坚则是拿到玉玺之后有点上头,急着回老家去。这才有袁绍不带颜良文丑参战,袁术克扣孙坚粮草,孙坚藏匿玉玺,这些小心思都与诸侯们所树立的大旗相去甚远。
其实孔融此人,难以简单的给他盖棺定论。他虽4岁让梨,言:“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但孔融在10岁时随父亲进京拜访党人名士李膺时,但却因为非名士及通家友好而不得进。孔融就告诉门人以孔子与老子的关系来附会,言他与李膺时累世通家。孔融虽不惧董卓残暴,曹操用刑法,但却又在饥荒严重时,因为自己好酒,屡次上书反对曹操的禁酒令,不顾百姓饥荒。
东汉末年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那就是一个演义内容,真正的讨伐董卓的联盟被称作“酸枣会盟”,也没有十八路诸侯,只有十路诸侯人马(也有称十一路诸侯的),分别是:
1、后将军袁术;2、冀州牧韩馥;3、豫州刺史孔伷;4、兖州刺史刘岱;5、河内太守王匡;6、勃海太守袁绍;7、陈留太守张邈;8、东郡太守桥瑁;9、山阳太守袁遗;10、济北相鲍信。《三国志.武帝本纪》
按照州的级别只来了十个诸侯,加上张杨、曹操、张超、孙坚这四路比较弱的人马也就14路人马,曹操是代理奋武将军,袁绍是盟主。
在真正的历史中北海相孔融根本就没有参与到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中来,更谈不上追击董卓的部队了!(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图,其中红色圈的人员根本就没有到!)
曹操讨伐董卓为何而败?
曹操之所以能够有初期的5000人马,多亏了陈留的孝廉卫兹的鼎立相助,应该算是曹操起家最大的金主了。卫兹不但资助曹操钱粮,而且帮助曹操招兵买马,很快凑集了5000人,功莫大焉。
酸枣会盟的地点在现在河南延津县北15里的地方,当时各路诸侯都汇集在这里,准备征讨董卓,而董卓派大将徐荣抵御各路诸侯。
曹操率领本部人马5000人讨伐徐荣的部队,陈留太守张邈派曹操的大金主卫兹率领本部人马跟随,拒绝出兵讨伐,其他各路人马也都做壁上观,保存自己的实力。徐荣的人马大都是西凉军,并且兵力几倍于曹操,曹操的5000人马损失大半,大金主卫兹也战死了,曹操从此恨上了张邈。
经过这一战之后,诸侯们都不愿意再战,都想保存势力,在以后的争霸中占据优势,把曹操坑了一把。(曹操崛起的第一大金主卫兹像,在曹操第一战就挂了)
北海孔融为何没有来参加会盟?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曾经担任虎贲中郎将,也即是汉献帝中央警卫部队的一把手。可惜好景不长,董卓总揽朝政,对刚直不阿的孔融看不惯,于是就将他调为闲职。为了不妨碍董卓把持朝政,董卓授意将孔融调出了中央政府。(孔融剧照,在青州镇压黄巾军,根本不敢走开)
董卓有意难为孔融,将他安排到北海国(山东昌乐)担任相国,此地属于青州,黄巾军最为猖獗。他一直忙于对付黄巾军,手下有东莱太史慈这一员猛将。孔融曾经被黄巾军围困,他派遣太史慈到平原相国刘备处借兵,刘备知道后大喜,说:
“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后汉书》)
刘备没想到孔融还了解自己,正是扬名立万的好时机,于是派遣3000兵马为孔融解了围。
孔融在北海自顾不暇,还要刘备派兵援助,怎么可能脱身去酸枣会盟讨伐董卓呐!(孔融手下大将太史慈形象图)
孔融在北海一共呆了八年(188-196年),第六年的时候(194年左右),刘备举荐他为青州刺史,大概孔融在这个地方呆了六年才平定了该地的黄巾军。他对袁绍、曹操都看不上眼,他们都是想自己上位的诸侯,早晚篡夺东汉国祚,因此孔融有点特立独行。196年初,袁绍派遣大儿子袁谭进攻孔融拒守的青州,到夏天时就被打了下来。
导语:
所谓十八路诸侯,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倒不是为了铲除董卓,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很悲哀地跟大家说一个事实,董卓才是维护汉室一统的那个人,而袁绍、曹操这些人,全部都是搞分裂的家伙。
当时董卓手握汉献帝,天下诸侯都要听从朝廷的命令。就这么一点,让十八路诸侯眼红,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东汉的皇帝,有几个是真正有独立自主权的呢?政权还不都在权臣手里握着吗?
东汉的政局很有意思,要么是外戚集团主政,要么是宦官集团主政。反正就是轮不到皇帝来独自做主。所以董卓和其他主政的权臣,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既不是外戚也不是宦官,他是军阀集团的代表。
01十八路诸侯,都是军阀集团的代表人。
东汉政权除了最初俩皇帝自主了一把,后面的皇帝全都要依靠其他势力。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你来我去,组成了东汉集团两百年的历史。
-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集团存活着,那就是士族集团。所谓士族集团,那就是世代在朝中做官的家族。他们是外戚和宦官两边都不敢得罪,也不敢去触碰最高权力,一直在社会中层苟活着。
- 直到董卓入京以后,这些士族们忽然发现,原来除了外戚和宦官,军阀也可以主政。所以很多士族摇身一变,就成了军阀集团的代表人物。
- 十八路诸侯当中,基本上全都是士族集团转变成的军阀集团代表。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曹操。曹操这个人比较复杂,你可以说他是宦官集团的后代,也可以说他是士族集团的代表,他是哪儿都沾了点边,所以他最特殊。
这么多军阀为什么要针对董卓一个人呢?因为他们认为,董卓实力弱小,居然也能够称霸天下,他们这些实力强大的诸侯,为什么不能呢?
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卓未至,进败。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三国志》
而且他们不想听从董卓的安排,因为他们想在自己主宰自己地盘上的所有事情。也就是说他们想要搞独立了,但是必须要有一个理由不听朝廷调遣才行,所以董卓成了汉贼。
02十八路诸侯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几乎无人愿意真正对付董卓。
出兵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争权夺利。能够在出兵的过程中,消耗其他诸侯的力量,让自己的力量变得充实,这是最好的。
一旦出兵,那么这些诸侯就有机会和办法,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因为他们是代表正义的那一方,自然是要得到支持的。
所以能够趁此机会招兵买马,对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至于挑战董卓的事情,我们会发现,没有谁愿意去做,为什么呢?
- 首先,他们没有哪一个人单独会是董卓的对手,就算是他们真心实意去对付董卓,可离心离德情况下,也未必能够打下董卓来。
- 其次,挑战董卓,势必需要动用本部的兵马。一旦出现损兵折将的情况,那么对自己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你损失了,人家未必损失。
- 再说,十八路诸侯都想着要争权夺利呢,哪有时间真正为了讨伐董卓而卖力呢?占领地盘、夺取粮草、招募兵勇,这些事情实在是太多太麻烦了。
由此可见,他们没有哪个人是真心实意会帮助汉献帝脱离苦海,甚至汉献帝当时的处境,其实也只是某些阴谋家刻意描绘出来的,汉献帝到底过得怎么样,他们压根就不知道。
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绍遂领冀州牧。—《三国志》
当然,话也不能说那么绝对,还是有那么几个是忠于汉室的。有些人愿意扶持汉室江山,但是没什么能力,比如说徐州陶谦、北海孔融。有些人则真正为讨伐董卓事业做出了贡献,比如说兖州曹操、长沙孙坚。
03曹操和孙权的确是为了大汉江山努力过。
在十八路诸侯当中,当然也有一股清流,比如说曹操和孙坚就是其中两个。这两个人为了讨伐董卓,的确是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和贡献。
曹操曾经带着大军追击董卓,结果可笑的是,他的人马都出动了,可其他人的人马却纹丝不动。这让人给气的,结果曹操中了吕布的埋伏,自己差点也被人给宰了。他跑回来痛斥袁绍兄弟,却依旧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他只能寒心离开联盟。
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三国志》
而孙坚更是作为十八路诸侯的先锋,击败董卓的所有战役,几乎都是孙坚打下来的。华雄前来挑战,也是孙坚将其斩落马下。
攻陷洛阳城,也是孙坚的功劳。可惜因为孙坚的功劳太大,能力太强,所以遭到了袁氏兄弟的妒忌。袁术为了阻止孙坚再建功,所以故意不给孙坚粮草。
孙坚无奈之下,只好负气离开了十八路诸侯,结果在回江东的路上,被刘表的人马给伏击射杀了。实在是可惜。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志》
所以说曹操和孙坚这两位,至少在那个时候,还是心向大汉的。至少他们是愿意奋勇杀敌的。所以十八路诸侯不全是草包,曹操和孙坚这样的英雄,至少可以成为那个时代的楷模。
总结:孔融和陶谦这些人,心有余力不足。
- 说老实话,把孔融算进十八路诸侯,的确是抬举他了。因为这个人不善于打仗,只善于治理地方。
- 陶谦也是一样,他们虽然都是大汉朝的忠臣,可是他们手里的人马非常少。除了有一颗报国之心外,压根就没有什么实力跟董卓相抗衡。
而有实力的比如袁绍,他作为盟主,想着的不是如何击败董卓,而是如何夺取冀州和幽州的地盘。他这个盟主虽然手握十多万人马,目前还没有落脚的地方。
再比如说袁术,坐拥南阳郡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粮草众多的地方。他所想的是不让其他诸侯建功立业,以此盖过自己的名声。因为袁术家族四世三公,他又是嫡子,当时在天下属他的名望是最高的。
由此可见,当时除了少数真诚辅助汉室江山的人,压根就没有人愿意为这件事出钱出力。以刘备的视角来看:十八路诸侯,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