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资随着年龄增长的职业,反而是一个抛物线式的过程。过了35岁,如果不是很厉害的技术架构或者在管理上往上走了,基本上35以后就慢慢走下坡路了。
比加班,比身体,你比不过年轻人。
比时间,比自由度,你比不过年轻人。
比学习能力,比精力,你不一定比的过年轻人。
如果你不是在一个一二线互联网公司做架构/管理岗,就继续在现公司待着吧!因为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当你觉得35岁拿2.5w月薪太低的时候,想想你做其他的什么工作赚的能比这个多?如果有,那就换个职业,换个工作吧!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待着!
当你觉得薪资不够高的时候,想想自己的能力是否配的上现在的薪资(当然很多公司很多时候薪资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你为公司所贡献的收益是否符合你的薪资。
当然你也可以不想,换个地方试试。
我晕,这个不少了。老妖四十多了,今年才到这个数,要按你的说法。我是不是就该跳楼了啊。说真心话,现在挣多少钱不重要,你要是到五十岁还能靠做程序员挣到这个数,那就牛逼了。
半路出家,本科毕业一年后,北漂转的程序员。如果把外包+硕士实习的经验算作一年,也有快6年的工作经历,现在也过了30岁这个坎。
我算是比较能折腾的,写过小说,打过德扑,玩过程序化交易,当过小团队leader,买过商住收租金,搭过英文博客做网赚,现在拿着期权在初创。
假设程序员25岁开窍正儿八经入行,30岁算上走的弯路,大概有3-5年经验。高级工程师的水平,在一二线城市拿个30W-40W的package,职业生涯难度算是适中。
我们也不想太远,以5年一个周期,思考下一个五年计划,目标1年摸索3年试错5年盈利。
说下个人收集与总结:
技术流:高并发/高部署/大数据量/图形处理/算法研究等等,总之量级越大越好,场景越复杂越好,离前沿越近越好。跳到一个好点的一线平台,选择一个领域往深了钻,去市场上竞争技术专家的岗位。
管理流:团队leader——业务线负责人——总监,老生常谈的路线,就不班门弄斧了。如果能做到大厂某条业务线负责人/初创副总监啥的,表现就算是十分优秀。
投资流:攒钱买出租性质的房产,写一个简单交易系统去市场打磨,筛选各种投资分红方案,参与初创A轮B轮团队(需要明确退出机制),控制好家庭负债与现金流。
IP流:写小说/干直播/做游戏/自媒体等等都算,本质上是打造一个聚宝盆,实现流量变现,关键在于对市场的把握。
Soho流:去国企/外企养老,私底下接接私活/开开网店/打打德扑/海外adsense,有条需要花费时间但来钱不少的路子就行。
海外流:把英语学好,通过各种渠道前往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活少事松福利好。
剩下的就是根据排除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毕竟喜欢的方向不一定成功,但厌恶的选择一定会失败。
以个人为例:
技术我沉不下心,选了两个领域尝试了下,在埋头钻研方面没太多热情,毕竟当年转行IT时就是奔着钱多来的······
管理会将人和领域/行业/公司越绑越紧,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处理人际问题,我的精神负担过高,无法再承担额外的社会约束。
海外是因为二老,虽然理性角度来考虑,这条路对我很合适,但还是希望有一天,能从繁杂劳重的拼搏中脱出身来,现实中多跟他们一起待会儿。
IP流在实践过程中挺顺手的,可惜在某些底线上我比较中二/清高,不愿意向市场妥协,这是个很致命的缺陷。
最后选了投资流,正在打磨三板斧。
1去了家还行的初创,保底
本人有几个从事IT行业的朋友,简单说一下他们的感受。
IT公司程序员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年龄大了真是吃不消的。
到了35岁,重点不是月薪几万的事情,而是到时候考虑退路的问题了。
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把工资积攒起来,有备无患。
可以尝试:(1)继续在IT行业,慢慢向管理方向发展。(2)转行做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职业培训老师等。(3)如果你技术过硬,又有商业思维,可以考虑创业的问题,不过风险较大。
当然,也有其它路可以走,根据自己的情况妥当选择就是。